十五年来,东风汽车公司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深耕高原,累积共投入1.15亿资金,打造了79个“东风特色”援藏项目,推进着当地民生、医疗、产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6批13名东风援藏干部,扎根高原,艰苦奋斗,让藏族同胞切实感受到“东风”的温暖。
润色民生 筑起高原上的“东风城”
漫步于贡觉县城,“东风”的影子随处可见。沿着县城唯一的主干道阿嘎路向南走,不过几分钟的路程,由东风公司援建的东风宾馆、东风和谐广场、东风路相继映入眼帘。从阿嘎路拐至东风路,再行两百米,有一幢黄色外墙的两层楼建筑,这是由东风公司援建的东风幼儿园,截至目前为止,累积有近500名孩子在这里接受学前教育。
然而,这只是东风援藏的“冰山一角”。十五年来,东风公司按照“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突出智力援藏、医疗援藏、文化宣传”的工作原则,还先后在贡觉县援建了县委综合办公楼、富康路、凯旋路、嘎林路、县小学教师周转房、小学学生宿舍、县卫生服务中心干部职工周转房、农牧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让整个贡觉县俨然成为一座“东风城”。
润济医疗 播洒健康授之以“渔”
每年五六月雪山积雪融化时,贡觉县农牧民都会拖家带口,背上干粮,上山采收冬虫夏草。但是,只要听到东风医疗队要进藏的通知,一些在山上带病挖虫草的农牧民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赶到县城来看病。
藏区气候恶劣,医疗条件落后,再加上藏民的就医意识不强,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解决。面对这一情况,从2003年开始,东风公司充分利用东风总医院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先后选派9批共30多名业务精湛的医务工作者到贡觉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藏,给当地带去了现代的医疗技术,日渐改变着当地人生病不就医的习惯。
多年来,在东风医疗队的协助下,贡觉县人民医院建立了抢救室、手术室、产检室、诊断室、输液室、远程医疗系统等设施。通过“传、帮、带”,一些新的医疗项目,如剖腹产横切口术、血液疾病新型诊断、消化呼吸疾病新型诊断等,已被贡觉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
东风的医疗援藏,让贡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农牧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成为东风援藏的一张特色名片。来自东风的30多名医务工作者,则被当地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东风门巴”。
润丰产业 因地制宜激发“造血功能”
藏民多吉今年42岁,家里有六口人,一直靠务农为生。今年春播的时候,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的多吉并没有出现在青稞地里,因为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贡觉县夏龙绿色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工人。在没有找到这个工作之前,多吉家靠着几亩青稞地,外加闲时帮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一年收入仅有千余元。而现在,每年两万多的收入,让多吉家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这里的工作很稳定,收入也很好,家里人都希望我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多吉说。
贡觉县夏龙绿色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东风公司投资支持建设的产业援藏项目。当年,合作社只是一个年产值只有40万的小作坊,如今拥有宽敞明亮的厂房、种类齐全的生产设备以及品种繁多的产品,并且年产值达到500万,在促进贡觉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解决了部分农牧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群众幸福指数。
十五年间,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东风公司立足长远,针对贡觉县以农牧业为主的基本情况,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方沟通,先后援建了糌粑加工厂、藏香加工厂等,极大提升了当地百姓收入水平,将产业援藏从“输血”变为“造血”,让藏地的青稞、核桃、荞麦、藏香等特色产品,走出高原,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润益教育 重教兴文树立“文化灯塔”
2014年,家住贡觉县的白玛旺堆考入中央财经大学,这件本该高兴的事,却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件难事。为了供家里的3个孩子读书,白玛旺堆的母亲已经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住在亲戚家里。当一家人正在为白玛旺堆学费的事情犯愁时,东风公司给他们送去了好消息。
2014年,东风公司联合贡觉县财政设立“东风润苗基金”,每年出资40万元,帮助考入内地高中班和考入大学的贫困学子实现读书梦。白玛旺堆幸运地成为第一批受到资助的学生,得以继续他的求学路。三年间,“东风润苗基金”累计资助学生203人,让他们可以继续学习深造,用知识来改变家乡的面貌。
一直以来,东风公司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指示精神,不断加大对教育和文化的援助力度。在教育援助方面,除了设立“东风润苗基金”外,还通过与东风公司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实现在优势专业上的合作办学,选派优秀教师到东风培训学习等,有效促进了贡觉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援藏十五年,东风收获了累累硕果,每一个项目落成、每一次真诚沟通,每一个点滴发展,背后都凝聚着17万东风人的深情厚谊。十五年来,东风用一个个数字、一件件实事,让藏族同胞真切感受到了“东风化雨,润泽四方”的温暖,让象征幸福的格桑花盛开在雪域高原。